科研教学

科研项目
当前位置:青阳县人民医院 >> 科研教学 >> 科研项目 >> 浏览文章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困难静脉通路患者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三新”技术项目申报表

项目名称: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困难静脉通路患者中的应用

学      科: 护理学                                             

申报部门: 外一科                                         

申报日期: 2024.12.20                                      

 

                               青阳县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制

 

简表

项目名称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困难静脉通路患者中的应用

起止时间

2025  1    1  日至 2025      12   31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务/职称/学历

单位名称

签名

刘永芳

37

员工/副主任护师/本科

青阳县人民医院


项目参加者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务/职称/学历

单位名称

签名

谢琼

36

员工/主管护师/本科

青阳县人民医院








 

项目简介(含标点限300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主要的一类输液工具,主要用于静脉输液、药物治疗、输血及增强CT检查等用途,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因此静脉穿刺的操作技术关系到患者的就医感受和诊疗效果。但有些患者因多种因素存在困难静脉通路(DIVA),比如频繁穿刺静脉造成血管内损伤、肥胖和水肿导致静脉难以肉眼可见或触及、外周静脉多次化疗、静脉炎等并发症而无法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随着静疗护理技术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可视化超声技术广泛应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该技术可对困难静脉通路患者在穿刺置管过程中进行实时、可视下观察和引导,能准确判断血管的直径、走向、血流及预穿刺血管距离皮肤的深度等情况,可明显提高静脉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感,是针对困难静脉或特殊人群获得血管通路的最快、最简单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能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

 

立项依据

外周静脉置管是获得血管通路的最快,最简单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它被广泛应用于液体、营养素、药物、血液制品以及碘对比剂等的输注对及时提供紧急护理至关重要[1]。然而,其作为一项有创性操作并非总是成功的。虽然护士可根据静脉可见性或可触及性,使用静脉刺激,肢体定位,止血带等技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但穿刺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身外周静脉条件。肥胖、水肿、长期化疗[2]等因素都可能会使外周静脉在穿刺上具有挑战性从而导致外周静脉置管困难。外周静脉留置针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留置时间长、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及减轻痛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短期输液的患者中[3] 。而外周静脉穿刺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侵入性操作,主要用于采血、输液、药物治疗等。对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由于目测不到或手指触感静脉血管通路走向造成多测穿刺失败,可能会影响患者治疗及时性、耗费护理时间和材料、增加护理人员压力,此外,反复穿刺还可能导致患者痛苦、焦虑并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4]。近年来,床旁超声技术广泛应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该技术可对静脉穿刺置管的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引导,可明显提高静脉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5],可帮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更快、更安全地建立有效地静脉通路。超声引导下外周血管穿刺是一种可视化操作,护理人员通过超声视频显示器可以清晰快速找到合适血管进行拟穿刺的血管,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的实时成像,评估血管情况,在超声探头地动态引导进行血管穿刺。能够做到迅速、准确地完成血管穿刺,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外周静脉置管困难的有效方法[6]。在国外Blanco 等[7]在《危重患者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的实用指南》的研究中,从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置管的基本常 识、置管部位、选择静脉的特征、超声引导穿刺技术、验证正确放置导管的方 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有关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关键要点。美国超声医学会[8]2019 年发布《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关于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最佳用途和相关技术的文字说明。这两项研究,为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相比于传统盲穿下置管,超声凭借其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位置,更有助于血管定位和引导穿刺。对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由于较低的穿刺成功率常导致静脉炎、血管损伤、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一直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9]。以往多普勒超声主要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引导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在超声引导下能够准确地定位血管,从而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0]。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不仅明显减少穿刺失败的发生,而且提高穿刺效率,使其更好地完成输液进程。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治疗及抢救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改善住院感受;提高护理技术及护士职业自信心[11]。与传统盲穿方法相比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可以更有效提高外周静脉置管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中心静脉导管放置,减少相关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12]。

 


附参考文献:

[1]  孟晓红,冯超.采用超声引导在CTA检查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置管成功1例[J].青岛医药卫生, 2022,54 (02):  147-148.

[2] 黎殷,蔡虹,吴小凤.超声动态引导留置针穿刺在心血管内科困难静脉通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7):52-55.

[3] 王旭,床旁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在急诊病房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 20(10): 1703-1705.          

[4] 向成林,冯仁,米元元,等. 床旁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在ICU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 2019,11(06):516-518.

[5]高欢,黄赣英,王弋,等.超声引导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浙江医学,2019,41(17):1856-1860.

[6]张书兰, 刘心阳,房晓艳,等.超声引导在ICU患者困难外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安徽医专学报, 2022, 21 (05): 139-140+143.    

[7] Blanco P.Ultrasound-guided Peripheral venous cannul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Practical guideline[J].Critical Ultrasound Journal,2019,11.

[8] AIUM Practice Parameter for the Use of Ultrasound to Guide Vascular Access Procedures[J].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9,38(3)    

[9] 黄芬,范彬.改良静脉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CT增强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05):85-86+109.DOI:10.13764/j.cnki.lcsy.2023.05.022.         

[10]倪萍.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05):188-189.          

[11]程康宁, 任波,应可.超声引导在危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 2020, 27(04):13-14.          

[12]赵晓维,王霞,王欣然.改进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12):110-113.  

 

 

1. 病例选择(含适应症和禁忌症)

纳入标准:无需行中心血管通路;意识清楚,能够完成合作;双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即局部血管肉眼不可见。

排除标准:有外周静脉穿刺禁忌症患者;外周静脉状态良好,简单且容易穿刺静脉患者;精神系统疾病、认知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

2. 主要技术关键

临床护士在开展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时, 要求掌握专业的超声知识和娴熟的外周静脉穿刺临床技能以胜任该项工作,这就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更新知识,有利于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临床护士在开展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时,通过其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使他们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收获了其他医护人员的认可,有利于实现其自我价值。因此,开展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不仅是临床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临床护士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途径。

穿刺过程中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需根据超声屏幕显示的血管位置及时调整进针角度和方向。这种 操作方法增加了置管操作的复杂性,操作难度较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日常工 作中已经习惯于原有的外周静脉穿刺手法,穿刺习惯难以改变。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置管技术的有效实施要求临床护士必须掌握超声波物理原理、超声检查的模式、超声设备的操作、换能器的选择、探头方向、超声成像的调节及图像解析等超声相关知识及技能。

3. 技术路线 




44c1d333-8b64-4048-8c36-92a5f5270394.png

4. 目前已具备的基础包括设备及人员等。

    设备:血管通路门诊具备独立诊室,有迈瑞TE7平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1台;

   人员:院内有2名护士取得PICC穿刺资格证书,经过超声规范化培训的,可熟练使用超声进行静 脉穿刺。


5. 进度及预计达到的目的

    2025年1月1日至2025 年12月 31日期间计划在院内完成15例患者超声引导下对外周困难静脉通路患者留置针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而在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患者进行推广。

 

6. 经费预算细则(设备情况)及是否需要外援专家援助等情况

    血管通路门诊已配备迈瑞TE7平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1台,科室常规备用静脉留置针数根。不需要外援。



项目安全性论证(项目安全性评价、对可能出现并发症及意外的处理预案)

 

超声下凭借其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位置,有助于血管定位和穿刺,评估该技术安全可行。具体操作如下:

① 评估:借助超声评估静脉条件,将超声仪摆放于穿刺手臂的对侧固定,超声探头上涂抹超声耦合剂后横置于穿刺手臂肘窝处,可见向上或向下静脉和动脉走向及血管在皮下的深度在皮下字形图像;探头沿肘窝往内上滑行2~3 cm,见贵要静脉,调节合适增益和深度;旋转探头90°,观察血管的纵切面有无弯曲、狭窄和血栓,测量血管距离皮肤的深度和进针所需的长度。

② 选择20G或22G(碧迪)留置针。

③ 定位:在血管的正上方用记号笔标记穿刺点。

④ 体位:协助患者处于平卧位,保持患者手臂外展。

⑤ 消毒:在穿刺手臂下方铺上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然后在穿刺点上方8~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待干。将超声耦合剂均匀涂在探头后套上无菌保护套,用橡皮筋固定平整超声探头表面,排出空气,然后涂抹适量的无菌耦合剂。

⑥ 穿刺:旋转留置针外套管,取下针帽。左手持探头置于穿刺点上0.5cm左右处,右手持留置针以15~30°进行穿刺采用平面外法穿刺,即操作者注视超声屏幕,观察针尖位置。在超声引导过程中,一边进针一边向远离穿刺点方向移动探头寻找针尖,直至针尖出现在静脉短轴切面中间,见回血,固定针芯,向前推送外套管直至全置入后退针芯,连接注射器推生理盐水畅,患者主诉无不适,予规范贴膜,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

 

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预案:

1.皮下血肿

原因:由于静脉留置针可能会扎破血管,或者留置针被血管遗留,从而导致血流不畅形成血肿。

预防及处理预案:若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发现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若症状较轻,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但若患者血肿较大,且伴有明显疼痛,则需要进行穿刺抽吸或加压包扎等方式进行治疗。

2.伤口感染

原因:由于留置针穿刺会形成比较小的伤口,超声引导下穿刺无菌探头未做到完全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规范或被污染,可能会引起局部感染。

预防及处理预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B超探头保护隔离护套,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范围大于20cm,穿刺置管成功后规范贴膜。

3.误穿动脉   

原因:操作过程中未准确识别动脉与静脉的区别,误穿入刺动脉,可通过鲜红色搏动性或喷射性血液来判断是否误入动脉,但有某些如低氧血症、低血压、脱水等患者可能这些症状不明显,也要引起警觉。

预防及处理预案:通过超声图形或借助彩色超声频谱准确判断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穿刺,其次为肱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调整穿刺的角度并观察,尽量使超声图像中显示的动静脉呈左右关系,不要形成上下结构。发现误穿动脉要及时拔除,尽量长时间压迫局部穿刺点,建议10分钟左右,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形成血肿,然后重新更换穿刺点。

4.神经损伤   

原因:操作者未掌握神经的解剖位置,不能在超声图像中识别神经,操作过程中误伤神经。

预防及处理预案: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肱静脉、肘正中静脉;避免穿刺过深,避免在静脉瓣处进针;听取患者主诉;操作者掌握神经的解剖位置,能在超声图像中识别神经。穿刺时患者出现触电般的疼痛或麻木感,或置管后长时间感到疼痛和手臂无力,要考虑出现神经损伤,需立即拔出,重新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或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