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 友善服务】青阳县人民医院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志愿服务纪实(2022年第12期)
“现在看病真难啊!这一天什么事情都没做,就在医院里面呆着了……”这是一位92岁高龄的爷爷在几年前发出来的感慨。他的身体不是很好,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慢性疾病,肢体二级残疾,听力、视力皆不佳。因疾病的原因,爷爷经常要来医院复诊、开药等,但是因为爷爷居住偏远,几乎每天要起早赶车,有时候早上六七点钟就到医院排队就诊,再等到下午五六点钟赶末班车回家。爷爷经历排队挂号,排队诊疗,排队检查等等,兜兜转转需要在医院里花费一整天时间,每次去一个地方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叫号而耽误看病。
如今,看病的爷爷奶奶们看着年轻人麻利地动动指尖,便可轻轻松松搞定挂号、就医、诊疗全过程,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知所措。当前处处都是大数据、信息化时代里,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这些便利似乎更倾向于年轻人,对于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来说似乎并不“友好”。由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是有限的,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永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为社会人口老龄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老人,但老人真的能熟练地运用人工智能吗?他们真的要被时代所淘汰吗?
对此,我院落实《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民生工程,实施志愿者全一站式、一对一帮扶,全力改善老年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就医满意度。
这天的七点钟,李爷爷又带着奶奶茫然的站在入口通道前,默默地看着其他人指尖轻点,快速地扫码进出,畅通无阻。当我们的志愿者发现李爷爷无措的眼神,主动上前询问:“爷爷,您有手机吗?或者您带身份证了吗?”爷爷拿出身份证,双手颤抖地对志愿者说:“姑娘啊,我只有身份证,还有一个老年机,我能进去吗?”志愿者非常热情的说:“当然可以,爷爷您交给我,我帮您弄。”随后,我们的志愿者用工作手机帮爷爷查询近日来的行程与核酸报告、无码登记等简易流程,使得爷爷快速的进入医院大厅就诊。大厅内的志愿者也眼疾手快地为爷爷推来一辆轮椅,熟悉爷爷的志愿者也提供一副医院特备的助听器为爷爷戴上,以便交流。
“爷爷,今天哪里不舒服啊?看什么科室?”爷爷说他想复查血糖和肺气肿,获取信息后,志愿者帮助爷爷走绿色通道或者工作手机上快速地挂上号,然后带着爷爷前往分诊台进分诊。因为现在都是人工智能,电视叫号,之前爷爷都是盯着大屏幕,不敢离开,现在有我们的志愿者的帮忙,爷爷可以安心的坐在轮椅上等着志愿者带他们就诊。因为戴上了助听器,爷爷很顺利地与医生交流,开了检查单子,然后志愿者继续使用自助挂号机为爷爷缴费。
因为检查的地方有些远,也不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志愿者安抚同行的奶奶,将奶奶交于另一志愿者照顾后,便推着爷爷去做检查。为爷爷用最节约时间的办法,快速完成所有检查,等所有检查结束后,安顿爷爷在奶奶身边,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爷爷,“爷爷,检查可能不能那么快的出结果,您可能还要等一会儿。我看您早上还没有吃饭,您可以先去买点吃的,然后在这里等一会儿,等结果出来了,我会告诉您的,您不用着急,我一直都在。”检查结果出来得很快,志愿者指导老人取了报告,随后带爷爷去诊室复诊,取了药。老人拿着志愿者为他们取的药,“你们县医院的志愿者服务态度真好,实实在在为我们老年人解决问题,谢谢你们!”临走时,志愿者看着灼热的日光打在爷爷奶奶的身上,无比感叹,这就像是生活的希望在发光,十分耀眼却又不失温暖。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子曾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是一种新兴服务模式,我院将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着力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患者真正体会到智慧医疗带来的便捷,不做“局外人”,真正的做一个温暖的医院。